在一次充满政治象征意义的白宫晚宴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向特朗普递交了一封提名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信。特朗普初时显得有些错愕,但随即感激不已,并称这份提名“意义非凡”。根据白宫的描述亿策略,这场晚宴不仅是对特朗普下令空袭伊朗核设施的庆祝,更是一次战略性回顾的会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马尔科·卢比奥、国务卿以及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全程参与了其中。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这次代号为“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成功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为全球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缓解”。
特朗普发言时直率且带有一丝自豪:“导弹发射了,每一枚都被击落了。”他的语气中透出对战争控制风险的炫耀。他接着补充道:“我们已接近终结”,暗示冲突已得到有效掌控。然而,“战争真的结束了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特朗普一直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无论是在他任内推动的美朝首脑会谈亿策略,还是在调解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经济协议上,他的政治盟友们一度推动过“特朗普应得诺奖”的舆论。这次,内塔尼亚胡的提名显然打中了他的“软肋”。内塔尼亚胡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你应得的,我已经将信函提交给了诺贝尔奖委员会。”这一时刻无疑是特朗普当天晚上的巅峰时刻。不过,这份提名显然更像是一场政治互惠的交易,尤其是在特朗普曾多次公开为内塔尼亚胡辩护,甚至呼吁取消对其腐败案件的审判。
早些时候,新上任的民主党纽约市长候选人佐赫兰·马姆达尼曾威胁称,如果内塔尼亚胡出席联合国大会,将依照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对其进行拘捕。尽管美国和以色列都非国际刑事法院成员,但这一言论在晚宴中仍引发了短暂的尴尬。特朗普则巧妙地用玩笑化解了这一局面:“我会把他赶走,他最好听话,否则会惹麻烦。”
尽管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军事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亿策略,加沙地带的战争依旧没有结束。自2023年10月7日爆发冲突以来,已有超过5.7万名巴勒斯坦人在战争中丧生,且至今局势未见缓和。特朗普及其特使团队正力图在多哈推动一项停火协议,内容包括为期60天的停火、人道援助通道的开放,以及至少释放50名人质中的20人。白宫坚持认为,这项协议是目前“中东的首要目标”。莱维特表示,维特科夫将于本周晚些时候抵达卡塔尔,与以色列、哈马斯以及卡塔尔方面展开紧张的谈判。
然而,挑战依旧重重。哈马斯方面表示,除非战争完全结束且以色列撤出加沙,否则不会全面释放人质。而内塔尼亚胡则明确表示,只有哈马斯解除武装并流亡,战争才可能结束。这一状况令部分人质家属极为愤怒,他们在国会山前集会,指责“部分释放协议实际上是对一些人质的死刑宣判”。
在晚宴上,特朗普一方面强调“摧毁伊朗核能力是必要的”,一方面又透露他愿意与伊朗就“永久协议”重启谈判。他称,伊朗方面“已表达出希望会面的意愿”,并且他本人“愿意参与”。但他同时表示,“希望我们不必再次动用军事力量。”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在接受美国记者塔克·卡尔森的采访时指出,空袭的破坏极其严重,至今伊朗还无法进入受损的核设施进行评估。不过他表示,伊朗愿意恢复与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但是否同意“无限制核查”还需要进一步协商。
美国方面则坚称,这次空袭“让伊朗的核计划倒退了多年”,特别是摧毁了伊朗唯一的金属转化中心,给伊朗的核能力造成了致命打击。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虽然因共同打击伊朗而一度高度契合,但两国领导人并非总是保持同调。今年4月,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表示正在与伊朗进行谈判,这让内塔尼亚胡感到不满,甚至一度暂停了军事行动。
如今,为了换取更多支持和外交成果,特朗普显然在“施压”内塔尼亚胡,要求其接受新的停火框架。然而,以色列国内的强硬派,尤其是右翼联盟中的极端主义政党,坚决反对这一提议,这些党派正掌握着内塔尼亚胡政治命运的关键。特朗普越来越多展现出“施压者”的姿态,从要求人质协议的全面释放、呼吁结束加沙战争,到公开力挺内塔尼亚胡取消腐败审判,他不仅在努力塑造“胜利者”的形象,更希望通过这些行动奠定自己作为全球和平仲裁者的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
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正是在战争尚未平息、外交成果仍未显现的情况下到来的。这个时机让人感觉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特朗普欣然接受提名,甚至表现出一丝洋洋得意,但外界显然更愿意观望:伊朗是否会重启核计划?加沙的战争是否真的会停火?人质是否能全部释放?国际社会是否会因此重新审视美国的外交公信力?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尚未回应是否接受这一提名,但特朗普显然已经开始了他的宣传攻势。他追求的不仅是奖项亿策略,更是全球舆论的认同。真正的问题是,和平是否会因此而到来?或者说,这场“和平秀”是否能为特朗普带来真正的选票?
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